球场筑阵地 运动聚民心
藕山镇人大赋能匹克球运动 激活全民健身新活力

“这新修的匹克球场太方便了!晚饭后约着邻里打打球,既能活动筋骨,又能唠唠家常,比窝在家里刷手机舒服多了!”近日,在藕山镇健康广场新落成的匹克球场地边,正挥拍对战的居民吴大叔满脸笑意地说道。如今在藕山镇,匹克球这项兼具趣味性与易操作性的运动已悄然走红,成为群众茶余饭后的“新宠”,而这背后,离不开镇人大精准对接民意、持续推动落实的坚实身影。
调研听民意,把准群众需求“脉搏”
自匹克球跻身全国全民健身大赛项目以来,这项“易上手、低对抗”的运动在基层热度持续攀升。藕山镇人大敏锐捕捉到群众对新兴健身项目的迫切需求,迅速将推动匹克球运动发展纳入民生实事监督重点清单。
镇人大第一时间组织10余名经验丰富的人大代表成立专项调研组,以“代表联络站+健身场地”为核心载体,深入全镇13个村(社区)开展“沉浸式”走访调研。代表们通过拉家常、开院落议事会、填调查问卷等多种方式,耐心倾听群众心声,最终收集到关于场地建设选址、专业器材配备、基础技术指导等方面的意见建议30余条。
调研中发现,全镇此前仅有1处简易露天场地可临时用于匹克球活动,不仅地面不平整,还缺乏球网、球拍等基础器材,远远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群众运动需求。针对这一民生“痛点”,镇人大迅速梳理调研结果,向镇党委政府提交《关于推进匹克球运动场地建设与推广的建议》,明确提出“1+N”场地建设计划——即打造1个功能完善的镇级标准场地,同步在各村配套建设多个简易实用的村级场地,全方位覆盖群众健身需求。
督办解难题,筑牢全民运动“阵地”
为让场地建设从“纸上蓝图”变为群众看得见、用得上的“实景画卷”,镇人大创新建立“代表督办+部门联动”工作机制,由人大代表全程跟踪项目进展,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的堵点难点问题。
面对初期场地选址争议,代表们先后实地踏勘5处备选地点,综合考量交通便利性、人口集中度、场地安全性等因素,最终选定位于镇中心、周边居民密集的健康广场作为镇级标准场地建设点位。
在施工过程中,人大代表们化身“贴身监督员”,每周定期到施工现场检查工程质量,对场地地面平整度、围网高度与牢固性、照明设备覆盖范围等细节逐一把关,发现问题当场与施工方沟通,确保整改到位。经过两个多星期的紧张建设,镇级标准匹克球场地率先建成投用,不仅铺设了专业防滑地面,还配备了10副专业球拍、20个比赛用球及全套夜间照明设备;与此同时,各村的简易场地改造升级工作也同步推进,通过平整地面、增设球网等简单改造,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运动乐趣,切实满足不同年龄段群众的运动需求。
服务暖人心,点燃群众参与“热情”
“手腕稳住,发球时不要用蛮力,轻轻往前推就行……”在藕山镇健康广场的匹克球培训现场,邀请的县总工会专业教练正手把手地向群众传授基础技巧,围在一旁学习的群众听得认真、练得投入。
针对群众“想玩却不会玩”的新问题,镇人大主动对接县总工会、县文旅局等部门,争取专业资源支持,邀请资深教练团队开展“手把手”现场教学。同时,同步推进匹克球教学“进社区、进学校、进企业”活动,通过“理论讲解+实操示范”的方式,让群众快速掌握发球、接球等基础技能,单场培训就覆盖群众100余人次,切实打通运动教学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为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热情,聚焦全民健身体育需求,镇人大还计划通过两大举措持续发力:一是全力推动首届“藕山杯”匹克球友谊赛落地,组织人大代表带头报名参赛,以“以赛促练”的方式营造浓厚运动氛围;二是深度参与藕山镇匹克球专业球队组建,选拔优秀民间爱好者加入,邀请专业教练定期指导,为后续征战县级赛事、提升镇域体育实力筑牢根基。
如今的藕山镇,每天清晨都能看到晨练群众的身影,傍晚时分,邻里间的匹克球友谊赛更是热闹非凡,匹克球场地已然成为全镇最有人气的“民心阵地”。镇人大主席表示,下一步,镇人大将持续聚焦群众健身需求,不断探索匹克球运动与乡村文化建设深度融合的新路径,让运动的活力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凝聚力,为建设“健康枞阳”“活力枞阳”贡献更多人大力量。(王成成)